本文源自于 Y Combiator x Ryo Lu For Design Review. Cursor Head of Design Roasts Startup Websites

《Ryo Lu Design System》 —— 构建面向 Builder 的极简、清晰、可信赖的产品设计体系
制作方法:根据 YC 访谈视频的大量 design review,总结提炼而成。
- Ⅰ. 设计哲学(Design Philosophy)
- Ⅱ. 设计准则(Design Principles)
- Ⅲ. 审美标准(Aesthetic Criteria)
- Ⅳ. 反模式(Anti-patterns)
- Ⅴ. Builder 向的设计工作方式(The Ryo Working Style)
- Ⅵ. 一句话总结 Ryo 的设计体系
Ⅰ. 设计哲学(Design Philosophy)
Ryo 的设计世界观
1. 设计的核心不是“好看”,而是“减少阻力”
Ryo 多次强调:
“Design is removing friction.”
他在点评所有 YC 产品时的第一反应永远是:
- “用户会卡在哪里?”
- “为什么我看 1 秒钟还不知道这个页面让我干嘛?”
- “这个按钮的位置为什么会让我犹豫?”
他的审美本质是一种 “路径阻力最小化”审美。
2. 产品要以“1 秒钟懂你”作为目标
每次批评一个界面不清晰时,他会说:
“I should know what this does in one second.”
这代表了 Ryo 的底层设计原则:
- 用户第一次看到产品时不需要学习
- 信息架构必须天然暴露价值
- 任何需要“解释”的设计都是失败的
3. 简洁不是少,而是“意味清晰”
他对“干净却没有信息”的 UI 非常反感。
“Minimalism is not emptiness. It's clarity.”
Ryo 认为的简洁是:
- 你删掉了所有会让用户犹豫的东西
- 你保留了所有让用户顺畅行动的变量
他经常对 YC 产品说:
- “你把重要内容藏起来了。”
- “你试图做简洁,但你删掉了意义本身。”
4. 用户路径必须“自动引导”
在所有 review 中,他最常讲的一句话是:
“The page should pull me forward.”
意味着路径必须自带引导感,用户无需思考下一步操作。
他对引导感做了几个核心要求:
- 下一步必须显而易见
- 主行动(Primary Action)必须自动吸引注意力
- 不允许界面呈现“平等的按钮”导致用户犹豫
Ⅱ. 设计准则(Design Principles)
Ryo 在 review 中使用的实际判断框架,这里总结成一套公式,可直接用于审查自己的产品。
1. 清晰原则(Clarity Rule)
1 秒钟价值可辨。
检验点:
- 读标题是否能 instantly 理解产品解决什么问题
- 页面上的第一视觉点是否就是最重要的信息
- 所有 icon 必须能直接被理解,不允许抽象化图形
常见批评:
- “Your hero section says nothing.”
- “I cannot tell what the product does.”
2. 信息优先级原则(Hierarchy Rule)
页面必须形成 强层级结构 —— 主次明确、权重区分。
检验点:
- 字重与字距是否能体现层级
- CTA 是否明显且只出现一个最主
- 是否存在“全部一样重要”导致的 UI 平铺
Ryo 的典型评论:
- “This page has no hierarchy. Everything screams.”
- “You need one single obvious action.”
3. 内容稀释原则(Density Rule)
信息密度必须自然、可呼吸,但不能稀薄。
他反对:
- 产品介绍太空
- whitespace 被误用成“设计感”
- hero 区域只有一句 vague slogan
他要求内容必须:
- 有结构
- 有支点
- 有承载价值的例子和截图
4. 语义明确原则(Semantic Rule)
文字必须说人话、说行动、说结果。
他在字幕中数十次批评 YC 产品的文案:
- “This is generic.”
- “What does this actually mean?”
Ryo 的文案框架:
- 不要写“我们是全新的 AI 平台”
- 要写“用一行语句生成日报,节省 90% 时间”
- 文案必须体现 action + outcome
5. 一致性原则(Consistency Rule)
一致性包括:
- spacing
- grid
- 组件语义
- 颜色用途
- icon 风格
但 Ryo 特别强调的是:
“Consistency is not about pixel perfection, but about trust.”
一致性是为了让用户觉得产品可靠。
6. 反馈原则(Feedback Rule)
所有动作必须可感知地“发生了”。
常见批评:
- “I clicked this but nothing moved.”
- “The UI feels dead.”
他对动效的要求是:
- subtle
- purposeful
- never decorative
Ⅲ. 审美标准(Aesthetic Criteria)
Ryo 对“好看”的真实定义,在大量 review 中可以看到他的审美有三个特征:
1. 美来自结构,而不是颜色
他很少评论配色,更多评论:
- 对齐
- 排版
- 信息分组
- 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
“Good design is structural clarity.”
2. 美来自行动通顺
他认为“顺”就是美,“卡”就是丑。
3. 美来自减少犹豫感
他会不断问:
- 这个按钮会让我犹豫吗?
- 我知道自己即将发生什么吗?
- 为什么这个表单看起来这么可怕?
犹豫就是设计噪音。
Ⅳ. 反模式(Anti-patterns)
Ryo 在 YC 产品中最常批评的错误
1. Hero 区域没有说人话
反例:
- “Reinventing the future of collaboration.”
他会说:
“This tells me nothing.”
2. 所有元素权重一样
反例:
- 左右两个按钮一样大
- 所有卡片一样重
- 所有文本一样深
这是信息架构失败。
3. 图标比文字重要
他最讨厌这种反例:
- 一个写不明白含义的 icon
- 没有标签
- 图标抽象化
4. AI 产品的“Fake Intelligence”
比如:
- 一堆漂浮 UI
- 半透明玻璃
- 科幻装饰
他会直接说:
“Remove the fake AI. Just make it work.”
5. 做设计,而不是做产品
他会指出:
- “This UI is more designer-focused than user-focused.”
- “You’re polishing the wrong layer.”
Ⅴ. Builder 向的设计工作方式(The Ryo Working Style)
1. 先做信息架构(IA),再做 UI
他会先问:
- 用户要完成什么?
- 信息顺序是什么?
- 下一步在哪里?
只有这些明确后才进入 UI。
2. 永远从“首页”和“首屏”开始
因为这是产品认知的入口。
3. Demo-first
所有界面都必须展示真实内容,而不是 lorem。
4. 快速迭代,不做艺术工程
他会说:
- “You don’t need perfect. You need clarity now.”
UI 是不断修正,而不是“一稿定乾坤”。
Ⅵ. 一句话总结 Ryo 的设计体系
Ryo 设计体系的核心是:清晰、引导、可信赖。
少做装饰,多做结构。
不是让产品“更漂亮”,
而是让用户“更不犹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