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是正式开始习惯养成记的第一天,根据计划,我将在上下班路上进行习惯养成记的尝试,或者说是改变坏习惯的矫正。

看起来很简单的尝试/改变,其中还是发生了不小了挫折。

###阅读概述###

原计划第一天是阅读《巨婴国》,早上一上地铁,我就关闭了手机网络,也正常从第1页开始阅读了,一直读到110页,一共花费了1小时10分钟。

在晚上因为路程的原因,只阅读了大概40分钟,读到190页,因为早上是关闭手机网络在微信阅读上的,结果到公司后打开网络才知道这样不会记录阅读时间,所以晚上我没有关闭手机网络,结果这样的确是会影响到阅读的。不单单是有聊天消息,还有通知推送信息产生。

###阅读状况###

在早上的整个行程中除了刚刚上地铁有点拥挤不太方便阅读外,其他都还好,即便是在转车时,也可以走路阅读,不过这个方式是不好的习惯,对眼睛不好。

早上阅读过程中,有几次想退出阅读,去看看其他书籍,还有去查看其他APP的信息,不过还是自我调整一直坚持阅读《巨婴国》。

晚上阅读过程中,有几次中断去查看信息。

另有消息称《巨婴国》被下掉了,我在微信阅读上还是可以正常搜索到的。 但是在当当网和亚马逊上确实无法搜索到此书了。

###阅读笔记###

  1. 巨婴的意思是,一个个体,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,而在精神上海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、情绪和行为。
  2. 巨婴特点包括:自我意识狭窄,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;人身依附,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,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;在人际和社会层面,为了操控而操控,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。
  3. 因为爱制造分离,而施虐制造忠诚。
  4. 我开始深切体悟到,我的好人形象,其实是在掩盖我内心深处住着的这个魔鬼。—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。
  5. 希腊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:人啊,认识你自己。
  6. 苏格拉底则说,未经省察的人生,是不值一提的。
  7. 愿我们都能认识自己,并活出自己。
  8. 本我、自我和超我,这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。—《弗洛伊德:自我与本我》
  9. 中国的父母们,他们不懂该如何爱孩子,却认为一切举动都是出于爱,都是教育。—这是完全不对的,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是这样做的。
  10. 评论:从小到大,面对父母时,最难以拒绝的就是那句话,我们只有你,一切都是为你好。
  11. 如果我满世界去逛逛,自己的世界就会变大,能量就会变强。
  12. 假若按照宅男风的惯性一直走下去,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狭窄,不管我做的事情看上去多么宏大。—所以我现在在改变,也在养成我认为好的习惯。
  13. 弗洛伊德称,驱动人类行为的动力有两个:性和攻击。
  14. 我们需要问问自己:作为一个能量体,你的自我是伸展的、饱满的、鲜亮的、富有弹性的吗?还是萎缩的、暗淡的、僵硬的?你所在的集体,如果作为一个自我,那么这个集体自我的能量体,又是怎样的?我的确认为,我自己,我们多数国人,我们所在的各种集体,乃至社会与整体文化,都是在压制每个能量球的伸展的。
  15. 人不能长久处在孤独中,长久的孤独就等于能量体从未被看见,就等于我们以为的彻底黑暗、彻底死亡。
  16. 爱,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如是说。
  17. 巨婴,即是心里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岁前的成年人。
  18. 关于中国人还集体停留在1岁前的婴儿期的最有力证据,就是中国的吃文化非常之发达。—这个观点我是非常不认同的。

###《巨婴国为何必须下架?》评论###

  • 《巨婴国》全书基本都是在哗众取宠,缺乏数据支撑的证据链。作为心理学著作,貌似引用了西方的心理学分析的东西,比如弗洛伊德,比如荣格,实际上却还是东方那套—只有得出的结论,要证据没有,让读者凭自己去感觉,实际上就是用了星座那一套,让用户自己在大脑中索引有利于结论的证据,最后好像觉得还真的是那个样子。

  • 从事了很多年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,用巨婴这个粗糙的比喻,把社会和文化问题推向了家人和个人,这是很成问题的。

  • 巨婴论是一种宿命论,实际上是非常消极的,武老师在暗示很多人是没有救的,这个民族从根子上就坏了。

  • 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。

###总结###

  1. 不应该为了微信读书的时长统计而打开网络
    • 在习惯养成记中,是否要使用微信阅读?
    • 其他APP,如何做笔记?
  2. 早上阅读比晚上阅读更容易控制,更专注
    • 晚上变数会比较多,比方说加班到很累,也可能行程变更,也可能有工作交流需要,不可控因素更多

延伸阅读

  1. 心灵的七种兵器
  2. 巨婴国为何必须下架?

茶歇驿站

一个让你可以在茶歇之余,停下来看一看,里面的内容或许对你有一些帮助。

这里的内容主要是团队管理,个人管理,后台技术相关,其他个人杂想。